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乐于林泉 诗意栖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2:59:00    

印度莫卧儿时期的画作《喷泉花园中的公主聚会》本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带你一起看大展】

4月1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雁翅楼展厅的“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中,200余件/套中外展品将西园雅集发生地——北宋文人王诜的私人园林、明代苏州定慧寺禅院、融南北方风格而营建的故宫乾隆花园,以及意大利庞贝别墅花园、中世纪修道院园林、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日本江户时期花园、莫奈花园等各具特色的中外园林文化风貌汇聚一堂。

自然山水的诗意表达

展览名字“乐林泉”,取自清代皇帝乾隆为李世倬《皋涂精舍图轴》题写的诗塘。“林泉”,是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诗意表达,“乐”于“林泉”,则是人们在园林中寄托的栖居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大多有“山”。古人将仙山、洞天的意象,以及虽居城市而咫尺林泉的追求,都寄托于山。在明代吴彬的《方壶图》轴上,方壶仙山外形奇诡,山峰之间别具洞天,琼楼玉宇隐现其中,有仙人凭栏远眺,山脚下海浪拍岸,山间云气缥缈。在离它不远处的一块灵璧石,使画卷连通现实。这块灵璧石原放于紫禁城里乾隆花园遂初堂前,远观宛如仙山,下有云气,中有洞府;近看则沟壑纵横,线纹明显,正是古人追求的“林泉”意趣。

“泉”的意趣在展厅的另一幅作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1770年,一位印度画家用水彩和金箔创作了《喷泉花园中的公主聚会》。这幅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作品,描绘了宫廷花园的聚会场景。画面中央是一个喷泉,周边围绕一群身着飘逸束腰外衣的公主。画家舍弃了透视规则,戏剧化地强调了喷泉的整体布局。

俯拾皆是的风雅名篇

乾隆花园里有一座“禊赏亭”,亭内有一道“流杯渠”。它模仿的“曲水流觞”发生在1600余年前的上巳节。那天,一场文人雅集在会稷山的兰亭举行。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30余人会聚兰亭,将漆木耳杯放入蜿蜒溪中。杯停赋诗吟咏,否则就取杯饮酒。王羲之为此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这次展览将西雁翅楼展厅巧妙设计成“曲水流觞”的场景,观众移步在一场场历史上有名的雅集间,与名人雅士相遇。铺陈展示的《修禊图》卷,记录了山林春景间的文人雅士。展柜里,描绘着鱼纹、云纹和鸟纹的彩漆耳杯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也许它们都曾参与过类似的盛会。

觞咏之所融入园林,风雅名篇俯拾皆是。文徵明绘《东园图》卷定格即将赴任的明代官员陈沂与一众友人在南京东园作别的场面,《西园雅集图》卷上,王诜、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出镜”。而最著名的,非“兰亭八柱”莫属。当年,乾隆帝命人收集了8册与兰亭有关的书帖,临摹镌刻在石柱上,陈设于紫禁城、清漪园等地。展厅中的《褚遂良摹兰亭序》和《冯承素摹兰亭序》是《兰亭八柱帖》中的两册,上面还有米芾、赵孟頫等历代名家的题跋与印章,钤印“乾隆御览之宝”。

身心栖居的理想家园

在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的各种园林风格各异,但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则大体一致——为了营造一个富有自然意趣的理想家园。

园林耐“品”。观花、画花、咏花是文人居于园林的日常。南宋马麟的《层叠冰绡图》轴、明代陈洪绶的《红莲图》轴、清代石涛的《墨荷图》轴……中国文人把对品格的追求赋予花,把对生命的理解倾注于花园,也把这些意象写于诗中、绘于卷上。莫奈则用画笔记录着自家花园里的恬静,《睡莲》《睡莲池》的画面上,天空、池水和植物的界限消融,充满浓郁的东方意境。这几幅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莫奈真迹成为展览里的一个高潮。

园林还耐“听”。中国园林中有雨打芭蕉、风过竹林的自然交响,也有亭台轩榭之上,与风声水声相和的琴瑟之音。于园林中听戏更是清宫中的重要娱乐方式,小戏台几乎是紫禁城各个花园的标配。此次展览以现代设计手法将乾隆花园中的倦勤斋小戏台进行了重构。3D打印出一个戏台,再利用镜面屏幕重现倦勤斋室内影像,虚实结合,站在一个特定角度,观众就能看到自己置身倦勤斋中。

同样的,在欧洲园林中,人们也将演出注入自然中。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油画《水剧场》,就为观众直观展现了一座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园林。园内,用台阶将广场分为圆形的观众座席和表演舞台,规整巧妙的自然景观则是天然的舞台布景。壁龛装饰的林荫道中间,三条阶梯形的水流呈三岔式分布,其上饰有喷泉。可以想见,富有韵律感的流水声与舞台表演相映成趣的场面。

紫禁城的春日,碧桃、海棠、丁香争相绽放,暗香浮动。登午门,逛中外园林!赶紧进入“故宫博物院”小程序购票约展,赴一场欣赏中外园林艺术之美、感受诗意栖居的春日之约吧。

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

(本报记者 李韵)

相关文章:

乐于林泉 诗意栖居04-03

星洲花园南区多少户02-01

扬州东花园哪里卖冷柜01-27

哪里有绿化公司01-27

现代花园在哪里01-26

空中花园是什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