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杨桃荫下七十载守望——树下忠魂不寂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7:21:00    

“从小就听父辈讲叔叔的故事,同村参加过东山保卫战的村民也提起过我叔叔。”时隔七十余载,病故军人陈长水的侄子陈河生等亲属终于“

见到”自己的亲人。他们专程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赶到云霄县莆美镇,颤抖的手轻抚墓碑上斑驳的刻痕。


云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带队到墓地查看详情并祭扫,研讨下一步修缮保护方案

陈河生说,家中宗祠自叔叔牺牲时便立了牌位,每逢叔叔的祭日供亲人祭拜,唯一一张泛黄的戎装照,成了家族代代相传的念想。

“终于看到他们的亲人了!”4月28日,年近八旬的张济琳弓着背,与儿子张义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一同清洗墓碑。杨桃树枝垂落

碑前,张济琳拎起斧头、锯子,利落砍去遮挡的枝条。果树因此少结些果子,他却憨厚一笑:“英雄的清净比啥都金贵。”

病故军人陈长水的亲属前来祭扫

1955年,张济琳随父亲拓荒承包这片果林时,此地尚是乱坟岗。村里迁走所有荒坟,唯独两座五角星墓碑被悄然留下。后来,将军大道穿山而

过,杨桃树换来勃勃生机。无论果树生长如何,两座墓碑的位置始终未变,它们的根须与军人的忠魂一同扎根。春剪枝、夏扫叶、秋固土、冬

覆草,父子俩的坚守浸透四季。“父亲总说,五角星是解放军的标志,我们得守着它。”张义添望着父亲佝偻的背影,眼眶微湿。

工作人员砍掉果树,一起整理墓地环境

时光在杨桃的酸甜中发酵。张义添的QQ空间里,两张泛黄的墓碑照片配文“莫让忠魂成孤魂”,希望能帮英雄找到亲人,但一直以来始终未能

等到回音。转机出现在2025年清明节。云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走访慰问基层时,从莆东村村委会了解到这个感人的故事,这段跨越世纪的守

望终被点亮。

张济琳、张义添一同清洗墓碑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虽病故,同样值得敬仰!”张义添说着,弯腰清理墓旁杂草,生怕散养的鸡惊扰了忠魂。

墓碑虽然历经七十余年风雨,但信息显示依然清晰可见:陈长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七二团三营九连战士,福建省海澄县(今龙海区)第五区

地尾村人,1954年9月21日病故于云霄;魏家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七二团二营六连副班长,安徽省宣城县孙家某区人,同日长眠于此。

随后,工作人员依据碑文,辗转对接龙海、安徽宣城退役军人事务局,查询中华英烈网、烈士英名录,最终确认两位军人身份。

“陈长水的亲人找到了!”消息传来时,老张正蹲在碑前,指尖摩挲着“1954年9月21日”的刻痕。他颤巍巍起身,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能

等到这天,值了。”次日,陈长水的侄子陈河生扑跪在碑前,泣不成声。转身紧握老张龟裂的双手时,他哽咽道:“这碑没被野草吞了,全因

您啊……”

从陈河生口中得知,陈长水在家排行老二,曾参加过东山保卫战,后因病赴云霄县疗养,次年病重离世。当时,陈河生的父亲、爷爷接到通知

,曾拿回包括带血的棉被等遗物。随着父辈的离世,叔叔的信息慢慢地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陈河生家族也未曾找到过叔叔的安葬地。

而魏家海的亲属亦在多方协助下寻得。如今,亲属们都觉得,适当时机希望能迁墓回乡,而云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已成立工作组,承诺全力保

护墓园。

杨桃林沙沙作响,张济琳仍每日巡林,只是脚步轻快了几分。七十年守望化作春风,拂过碑上五角星,树影斑驳间,仿佛传来忠魂欣慰的低语

(戴伟国 吴丽萍 张立鹏)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邱兵

编审:温韬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相关文章:

杨桃荫下七十载守望——树下忠魂不寂寞04-29

“十连冠”的济南了不起!04-24

同心合力写荣光 凝心聚智续华章04-24

香蜜湖街道安全家园项目正式启动04-22

一名退役军人和一名现役军人的爱心接力04-11

千里连心桥 共筑强军梦04-10

稻穗低垂寄哀思04-04

普京签署关于改善移民领域国家管理的总统令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