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北京,春潮涌动。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济南市第十次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顺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目标。
巍巍千佛山下,汩汩趵突泉畔,拥军优属的赤诚与拥政爱民的热血,在泉城大地上交融激荡。
这片从烽火硝烟中走来,镌刻着“济南战役”“莱芜战役”红色记忆的热土,以“泉心戎耀、勇站排头”的担当,书写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双向奔赴”的壮丽答卷。


1
红色基因薪火传 双拥血脉融城魂
济南是国内最早创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拥军支前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文化血脉,深深烙印在泉城人民心中。
走进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莱芜战役纪念馆等210余处红色地标,百年党史的烽火记忆在斑驳遗迹与馆藏文物中次第舒展,“爱我人民爱我军”的信念在这里薪火相传。
在1948年的济南战役中,群众肩扛手推支援前线的壮举,为这座城市烙下“军爱民、民拥军”的精神底色。如今,这份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济南市组建全国首个专门的烈士寻亲机构——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创新采用DNA技术为231名济南战役无名烈士成功找到亲人,魂归故里,全媒体讲述的英烈事迹让红色教育直抵人心。在全国率先使用生成式AI技术,为57名无名烈士复原容貌,让英烈的形象得以“重现”。连续三年在9月24日济南解放纪念日隆重举行寻亲成功烈士立碑仪式,以城之名彰显英名。推进退役军人“数字档案”建设,已为13.9万名退役军人建立数字档案,为3600余名新中国成立前和抗美援朝老退役军人建立“荣誉档案”,为2万余名济南籍烈士建立“英烈档案”。
新时代的泉城以这些精神坐标为起点,锚定新时代双拥宣传教育使命,让科技成为迎接无名烈士“归乡”的星光,让文化浸润街巷阡陌奏响拥军乐章,让榜样力量如燎原之火点燃全民国防情怀,构建起全时空浸润、全场景渗透、全社会参与的国防教育新生态。



作为山东省的驻军大市、兵员大市、优抚安置大市,济南市党政“一把手”挂帅出征,成为双拥工作最坚实的“顶梁柱”。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工作纳入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与城市建设同频共振;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领导小组会,把部队训练用地保障、军人子女教育等事项列为重点议题;盛夏时节的“书记话双拥”电视访谈,党政领导干部走进镜头讲述拥军故事,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建立军地“双清单、三助力”工作机制,推出退役军人转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20项具体举措,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一把手工程”的扎实推进,让双拥工作从“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军地协同的“一盘棋”布局,催生强大工作合力。部队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市、区县领导小组和退役军人部门领导职务,成员单位联络员常态化对接,形成“需求提报—会商研判—跟踪落实” 闭环机制。面对某部训练场地面积不足的需求,济南市主动与部队沟通对接,市区两级组建专班,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反复协调土地租用事宜,圆满解决了570余亩的训练用地需求,保障了部队练兵备战。“感谢济南市为我部协调解决了土地租用事宜,使训练场扩建项目圆满落地,展现了强烈的国防理念和浓厚的拥军情怀。”部队官兵在感谢信中这样提到。
当烈士亲属的指尖轻触冰冷的墓碑,将“我们过得很好”的絮语融入春风时,当退役军人在“荣军联盟”中找到归巢般的温暖港湾时,当年轻战士在智能化教室里以键盘为戎装、在数字战场勾勒未来时——这座城市对英烈的缅怀、对军人的尊崇,早已熔铸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血脉深处,化作可触可感的精神温度,在时光长河中绵绵传承、生生不息。



2
精准服务助力强军打赢
倾心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济南,这句朴素的誓言化作服务强军的扎实行动。
多年来,济南始终将国防利益和军事需求摆在首位,把部队需求当作“优先事项”。从营区扩建的土地审批到演训场地的配套保障,水电气暖供应优先解决,规划建设事项特事特办。
数据显示,近年来济南累计为部队新增、置换、租赁营房建设和演训用地1467亩,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08亿元,用“泉城速度”为练兵备战保驾护航。
在兵员输送上,济南持续擦亮“兵员大市”金字招牌。通过建立征兵入伍激励机制,每年一批批胸怀报国之志的青年从趵突泉畔奔赴军营,其中高学历和专业技术人才占比高达91%,为军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新鲜血液,四次获评“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好男儿当兵去”成为泉城青年的青春风尚。
2025年2月26日,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广场,一场针对随军家属的专场招聘会气氛热烈。前来求职的人员穿梭其间,认真浏览招聘信息,详细咨询岗位情况,并积极投递简历。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求职者们介绍企业情况,回答相关问题,力求提供最合适的就业岗位。
军嫂就业、军娃上学,连着官兵的“军心路”。
在随军家属安置中,济南推行“精准画像、对口安置”模式,根据学历背景、专业特长将其安置到合适岗位上,2020年以来,245名随军家属通过“人岗相适”机制实现优质就业。同时,将未就业随军家属纳入“济南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时发布招聘信息,军地联合举办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100余场,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军人子女入学、转学实行“随到随入、随到随转”,已为3556名军人子女落实教育优待服务。
部队、军人、随军家属“三满意”的背后,是“把好事办到心坎上”的民生温度。
千里之外的边防线上,济南“城连共建”的温暖持续传递。
作为全国首批16个试点城市之一,济南与边防连队结对共建,高标准完成国防工程援建任务,改善官兵战备、训练、生活条件。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专项慰问活动,组织拥军企业寄送山东好品。
从演训场的“硬核保障”到官兵家庭的“柔性服务”,济南用精准施策织密拥军服务网,让“后方”成为“前方”最坚实的依托。

3
尊崇落地暖兵心 退役转身再冲锋
面对困于烈火下的孩子,千钧一发之际,他徒手爬楼,将孩子带离危险。他就是“泉城最美退役军人”——许亮。
在济南,退役军人正以“退役不褪色”的姿态,在新战场续写冲锋篇章。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退役军人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强军兴军事业。
作为优抚安置大市,济南将退役军人安置就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在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档案里,一组数据格外亮眼:900余名转业军官中90%以上安置到公务员或参公岗位;3000余名转业军士半数安置到事业单位,其余全部安置到国有企业;1300余名军休干部全部实现“暖心落户”。
更令人称道的是“精准滴灌”式服务——针对技术型军士推出“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为退役军人搭建 “军得港”数字化服务平台,510家企业、2万名退役军人线上实时对接,帮助1996人精准就业。推出88个基层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专项岗位、18个“兵教师”岗位。构建“1+N”创业创新载体布局,建成就业创业孵化基地14处,入驻军创企业284家。
“从军营到职场,政府帮我们铺好了转型路。”退役军人刘震的感慨,道出了万千退役军人的心声。

尊崇的温度,更体现在细节处的贴心守护。
济南实施优抚医院改造提升项目,中心院区床位将由300张增加至760张,临床学科将达11个。作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出全国“优待证”免门票游览市属公园景点、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的城市,济南让31.28万张“优待证”成为“尊崇名片”。针对军休干部,搭建“全科医疗+中医康复+慢病管理+特色诊疗”“四位一体”康养服务平台,为军休干部提供“医、养、康、护、健”多元高质服务;济南军休老年大学开设18个专业、34个班次,1.2万平方米的活动场馆年均服务13万人次,让军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在政策暖阳的护航下,退役军人正化身城市建设的“生力军”。3.2万名退役军人投身应急救援、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矛盾化解一线,开展志愿活动9.6万场次;创新创业赛场上,284家军创企业扎根智能制造等各个领域,多个军创项目在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奖。
从“退役军人优先”的暖心标识,到“兵教师”“兵支书”的岗位设置,济南用制度保障与社会尊崇的双重引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在这片双拥模范的热土上,尊崇与奉献的双向奔赴从未停歇,退役军人们正以冲锋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续写“若有战,召必回”的忠诚誓言。

4
双向奔赴续华章 强城强军向未来
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现场,驻济部队紧张作业,他们与地方建设者一道,用“白加黑”的奋斗诠释“军民同心”。
数据显示,近年来,驻济部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800余万元,结对帮扶26个村,援建产业项目,提升基础设施,帮扶500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资助生活困难学生200余名,深入村居社区巡诊义诊100余场次……在黄河滩区迁建、乡村振兴一线,迷彩身影始终是群众最信赖的 “守护者”。
超强台风“利奇马”、台风“烟花”来袭,武警官兵与消防队员、医疗保障等组成救援队伍,持续不断开展救援,用行动筑起“冲不垮的防线”;新冠疫情期间,济南警备区、解放军960医院动员10万人次星夜驰援,与地方医疗队伍并肩作战。
正如市民王敏所说:“看到军车驶过,心里无比自豪和踏实,这是军民鱼水情最真实的写照。”
在国防教育的课堂上,驻济部队教官为近220所大中小学开展军事训练,培训16万余人次。“爱我国防”驻济大学生演讲比赛连续举办8年。当济南舰官兵走进学校讲述深蓝故事,当中小学生在军营开放日触摸钢枪,国防意识的种子正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从制度到文化,从硬件到软件,双拥已成为济南的城市IP。
从红色历史中走来,向强国强军迈进。十度折桂,是荣誉更是使命;百年传承,是初心亦是征程。当双拥“十连冠”的荣耀照亮泉城,当强省会建设的蓝图与强军兴军的战鼓交织共鸣,济南这座双拥模范城,正以“城与军共进、民与兵同心”的磅礴之力,在新时代的考卷上,续写着军政军民团结的永恒篇章。

(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张茜)
相关文章:
“十连冠”的济南了不起!04-24
同心合力写荣光 凝心聚智续华章04-24
香蜜湖街道安全家园项目正式启动04-22
与生命对话!福建省神经肌肉罕见病科普交流会在厦举办04-19
济滨高铁济南东特大桥跨既有线架梁Ⅲ级封锁施工顺利完成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