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部署23项政策举措,要求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无论是普通自然人还是市场经济运行状态中的企业法人,诚信都是其安身立命、谋求发展的金字招牌。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增进市场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明确要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缺乏扎实数据的有效支撑,社会信用的各项应用场景可能就面临落地难的处境。在长期的社会治理日常中,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已经积累了海量信用信息,目前还处于散落各处、难以发挥合力的状态。有效归集数据信息,建立多元、便捷且足够安全的应用场景,就能让市场尝到甜头、让社会成员获得益处,让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产生巨大的制度红利。
与此同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非常重要,也很关键”的信息安全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回答南方+提问时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最小、必要”原则,严格限定公共信用信息范围,严禁将非信用信息和隐私信息纳入信用评价,将隐私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当中,推广“数据可用不可见”理念,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地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中,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融合,大大便利市场主体。早在2021年10月,全国首张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就已在广州发布,且被首次用于企业信贷场景。佛山市和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将其一定时期以来的用电数据作为申请贷款的条件,在“粤商通”平台成功获得融资贷款。企业日常的用电数据可以成为企业画像、信用额度审核、贷款利率核定以及贷后风控监管的重要依据,多部门的数据协同让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得以迭代。由此开始,各地基于信用数据的多元探索得以循序展开。
就在4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还点名推介珠海建立的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该平台盘活珠海40万家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信息、1000多家重点澳门企业信用信息和59项国内外信用服务产品等数据,为三地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的跨境市场开拓、风险管控、贸易融资等信用服务。2023年2月,广东省出台文件推进建设高标准信用服务市场,搭建支持信用服务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以充分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根据经营主体信用的状况来实施差异化监管手段,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社会成本,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具象的数据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充分,地方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会得到高质量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的空间会借此进一步开拓,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也会更强。
相关文章:
“未来之城”雄安新区蹲点观察:在创新试验田里触摸时代脉搏04-03
凯美特气连收6个涨停板04-03
丰富信用数据应用场景,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04-03
2024年我国个人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超700亿次04-02
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你点我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 2025年第5号(总第133号)04-02
当父母老去,“星星的孩子”何以安生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