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一号小区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海容冷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已接待45家共建单位500余人次参观。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系着群众幸福指数。近年来,胶南街道打造“‘胶’心向党”党建品牌,一体化统筹推进“机关党建、社区党建、经合社党建、非公党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串联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力量下沉一线
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胶南街道扎实推进“双报到”工作,组织机关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到社区报到,将机关党支部优势同社区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充分挖掘街道在职党员资源,参与社区组织生活、理论宣讲、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实现“工作奉献在单位、志愿服务在社区、创先争优作表率”,加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已有100余人次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解决各类问题60余件。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青年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胶南街道以“新锐计划 胶新力量”年轻干部成长提升方案为抓手,组织188名优秀年轻干部成立训练营,结合个人实际和工作重点,划分强党建、兴产业、提品质、促平安、惠民生5大营队,构建“七个一”培养模式,开展揭榜领题、企业挂职锻炼等项目,着力锻造培养一批“好学能思、提笔能写、问策能谋、遇事能干”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同时,街道选派3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经合社专员,帮助经合社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大报屋经合社的进出口在国道旁,居民进出存在安全隐患。我将此事上报给社区及街道相关团队后,仅用5天时间,就在大报屋经合社南侧开辟了新的进出口,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大报屋经合社专员庄蕾说。
“通过党员‘双报到’、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选派经合社专员等措施,把服务管理力量和资源下沉到一线、汇聚到基层,逐步形成了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合力和组织保障。”胶南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综合统筹团队负责人赵帅说。
一小区一支部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阳光一号小区是胶南街道规模最大的居民小区,共14栋楼2800余名居民。小区居民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另一半主要是迁移人口。人口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老龄化人口多等问题一直是小区管理的难点。
为了给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加强小区精细化管理,阳光一号小区在胶南街道党工委及水城路社区党委的引导下,成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并同步成立业委会党支部和物业党支部,让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让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形成治理合力,共同管理小区。选聘12名“党员中心户”,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成为了解民意、化解矛盾的“先锋官”。
从小处着手、向细节发力,阳光一号小区打造党群服务站和“邻里时光”居民活动中心、创建“一米阳光”党建品牌、建立“小区的事这么办”工作机制、设立“小区支部书记接待室”、每月开展3次“书记面对面接待日”、建设“阳光钥匙”调解室、打造提供爱心服务的“阳光驿站”……让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阳光一号小区只是胶南街道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整合多元主体资源,将党建引领触角延伸至居民小区的一个缩影。街道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小区党组织“全覆盖”,标准化推进“一小区一支部”建设;选派党建指导员全程参与“红色物业”服务,实现小区业委会组建率100%;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小马扎议事会
让居民诉求有地说有人管
在胶南街道李家洼子股份经济合作社,街道干净整洁,共享庭院内农业机械整齐停放,各家各户门前整洁靓丽……这样优美舒心的环境,得益于经合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居民共同建设文明乡风。
李家洼子经合社把510户居民分成9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以“党员中心户+联络员+矛盾调解员”为人员架构,让居民心事有人听、矛盾有人解、卫生有人管。与此同时,经合社将德育乡村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德育乡村积分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积分兑换,有效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往实里走、往深里去,推动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经合社创新打造‘小马扎议事会’,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居民议事场景,还让居民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随时商议经合社的大事小情,成为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李家洼子经合社党支部书记郭胜燕说。
为了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动能,让老百姓“说”有场所、“商”有组织、“办”有保障、“评”有依据,胶南街道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经合社党组织推荐、社区党委审查等环节,选出357名党员中心户,其中283名中心户担任微网格长。这357名党员中心户以党建指导员、民情信息员、民事调解员、民生服务员、政策宣讲员、基层治理员、治安巡逻员这“七员”作为工作定位,通过编制党员中心户案例汇编,制作身份牌、连心卡,在工作中亮身份、定职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与示范性,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人”。
“1+1+N”模式
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质
胶南街道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实施非公企业党建创新突破行动,新指导成立“两新”党组织39家,一体化组建29个企业工青妇组织;首批打造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容冷链”)、青岛福茂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等7家“拿得出、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重点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作为标杆典型进行“传帮带”,推动全街道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全面提质。
以海容冷链为例,公司党委按照精品党课要求设计“一套讲解词”、理顺“一条观摩路线”、形成“一篇经验材料”,打造“先锋海容‘链’上保‘先’”党建品牌及“一个主题公园、一处红色车间、一间红色展厅”的红色教育基地。目前,该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45家共建单位500余人次参观。
以海容冷链为核心企业,街道打造“双凤山路社区党委+海容冷链+临港消防救援站、弘德学校党支部、胶南街道中心幼儿园等多家联建单位”的“1+1+N”区域化党建新模式。“通过这种党建模式,我们累计为辖区居民开展消防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反诈知识宣传等30余场次;招募469名志愿者、组建36支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助老助残、社区巡逻、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双凤山路社区党委书记胡进山介绍。
此外,街道聚焦“场地共享”惠聚项目、“赋能铸魂”宣教项目、“救危济困”帮扶项目、“爱心接力”公益项目四个重点领域,绘制“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担、社会共治”五大图谱、30个项目清单,打造“小喇叭”“帮帮乐”“和事佬”“‘胶’心办”四大工作品牌,全面提升辖区基层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祁璟)
相关文章:
被小区外立面砸中后,杭州66岁伤者仍在手术中,事故责任认定成难点04-13
财务经审严把关 民主管理聚合力04-11
重庆渝北:回兴街道康兴路社区开展便民服务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