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法主要指的是关于 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即失信人,是指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而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或法人。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和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失信被执行人是指在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义务后未按照规定履行的自然人或法人,并且人民法院可以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向社会公开。
失信人的特征
失信人通常因未履行法院判决、裁定,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而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失信行为可能包括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或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
法律后果
失信人制度旨在维护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诚信建设。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个人或企业将面临一系列信用惩戒措施,如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
保护措施
虽然失信人制度对社会诚信体系至关重要,但也有一些保护措施,例如对失信人的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请等。
综上所述,失信法主要是关于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规定,旨在通过信用惩戒手段,促进债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维护社会诚信体系。
相关文章:
王健林,突传新消息!04-15
河南灵宝:司法拘留显威力,当即履行促案结04-10
刚柔并济化解十年借贷纠纷案04-09
四川中小学校将全面推行家长陪餐制度!04-08
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04-06
丰富信用数据应用场景,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