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杜卓滨
“对我来说美好生活就是不用外出打工。”
这是四川内江90后王冯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内江近年“产城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已让美好发生。

王冯(中)陪着双胞胎儿子玩游戏(摄影:黄晓庆)
4月14日,封面新闻首席记者团深入内江,用镜头与笔触捕捉这座千年甜城为“甜”字写下的新时代释义。
王冯是内江经开区靖民镇人,2015年,老家征地拆迁后,她和家人一起搬进了安置小区——双雁小区,成为了新城镇居民。十年来,小区周边从一片空地到厂房林立,交通更加便利,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日益完善,一家人的生活也随着城市发展悄然变化。
4月15日早上7点半,王冯从家出发,先送女儿到学校,然后到公司,整个过程耗费了20分钟左右。
而这一切放到十年前,王冯想都不敢想。
2015年,王冯一家7口刚搬进双雁小区时,周边企业并不多,就业机会少,如果到主城区上班,坐公交车得近一个小时。无奈之下,王冯和丈夫一起到了浙江的工厂打工。
2018年,不想在外漂泊的王冯萌生了回乡就业的想法。“原以为工作不好找,没想到,回家不久,就在一家电子信息企业找到了工作。”王冯介绍,因为上夜班,无法照顾家庭,她又跳槽到了一家医药公司做内勤,5天8小时工作制,骑电瓶车10分钟就可以到公司。
如今,已经成为城里人十年的王冯,不住地感叹:还是搬到城里来好。
“以前住老房子,要走半个小时到寿溪桥才能买日用品。现在,小区门口有菜市场、超市,买东西都很方便。”王冯告诉记者,不只是就业方便,城里的生活也很便捷,并且征地拆迁后,她的父母都买了社保,如今也都领到了退休金。
更让王冯欣慰的是,她的3个孩子都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女儿在内江经开区实验小学就读,新学校教学环境好,中午还有校园餐。两个儿子在一家公立幼儿园上学,早晚有校车接送。看病就医也很方便,小区附近有几家诊所,到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车也只需要10分钟左右。
正如王冯的经历一样,内江市的发展重塑着每个人的生活轨迹,而每个个体的就业选择、消费习惯等又为城市发展提供着支撑和动力。
以内江经开区为例,从1992年10月成立,到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32年来,辖区面积不断拓展,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从“城郊农村”到“产城融合”的跨越期间,当地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视野再放大,近年来内江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坚定不移推进“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壮大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蓬勃发展,带动着老百姓生活改善和致富增收,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2.98万人。
如今,内江的街头巷尾、公园广场,处处可见楼宇林立、道路畅通、绿地绵延……市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变得触手可及,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甜蜜之城在甜城湖畔熠熠生辉。

相关文章:
安徽4家企业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04-15
北辰区3处口袋公园即将开放04-15
光储企业回购潮!2个月内37家出手,通威、阿特斯、天合斥资“护盘”04-15
广交会开幕再现火热,自由贸易潮流挡不住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