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山东姑娘改行卖棺材,每年出口4万套到欧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7:42:00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邹阿江

更新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产品信息、在各类经营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工厂生产的棺材图片资料、对接联络客户合作意向……

4月5日,清明时节,来自山东菏泽曹县的刘女士和平日里一样忙碌着,在县城做着外贸生意,把棺材卖到欧洲。“或许很多人都很避讳谈及死亡,但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棺材和大家道别。”

刘女士

从教育行业离职卖棺材

工厂每年出口3~4万套棺材至欧洲

刘女士原本在家乡的一所小学当老师,2023年,她决心转行,挑战另一种人生。刘女士介绍,菏泽是中国著名的“桐木之乡”,有着非常多的木制品加工厂。

“我想着若成为外贸业务员,完成了业绩有提成,干得好的话薪资应该很可观。”刘女士听做外贸的朋友介绍,还能有机会去参加各类展会拓展视野。“我就很想去试试。”

然而,刘女士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向她抛出橄榄枝的是一家棺材厂。“老板说,做外贸选对行业很重要,人人都需要棺材,它不是快消品。”面试时,老板带刘女士参观了棺材生产车间,有人在做原木切割,有人专注于雕刻,还有人负责喷漆。

刘女士了解到,相较于欧洲市场棺材约为1100-2100美元的高昂售价,山东菏泽生产的棺材凭借90-150美元的亲民价格展现出显著竞争力。当地采用泡桐木等经济型木材的生产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形成独特市场优势。

刘女士介绍,她所在的工厂,是菏泽当地做欧洲市场最大的工厂。每年出口到欧洲的棺材约3万到4万套。刘女士回忆,在参观棺材生产车间时,她并没有感受到压迫和恐惧,反而在问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其实这份工作门槛不高,需要会一些基础英语。”刘女士注意到,工厂的业务员都比较年轻,大概在20-30多岁的年龄阶段。“我觉得作为年轻人,我们创新能力要强一些,也非常适合在社交媒体上运营产品。”刘女士说道。

泡桐木棺材

棺材出口也分“淡旺季”

大多订单来自“回头客”

入职后,第一个难住刘女士的不是语言障碍,而是没有客户难以开单。她发现,棺材出口也分“淡季”和“旺季”。每年七八月是销售淡季,而从10月至次年4月,订单进入旺季,工厂每月可售出3000至4000套棺材。

刘女士有一年的时间都没有订单,每个月拿着3000元的底薪,她一度怀疑自己,究竟是没有能力还是没有运气?她介绍,工厂的订单大多来自“回头客”,而新客户的开发周期非常长,她会先把产品目录发给潜在客户,他们挑选出喜欢的产品后再沟通具体的细节,比如雕刻木板的厚度,需不需要把手和内衬等配件。“可能通过邮件,和对方沟通了几个月后,就没有下文了,但也有可能再过几个月他又回来继续咨询一些问题。”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客户,是最快和我成交业务的。”刘女士介绍,一位在意大利有殡仪馆的客户令她印象深刻,客户原本计划到菏泽买板材,运到罗马尼亚后自行加工成棺材,来到菏泽发现刘女士所在的棺材工厂有一批库存要处理,直接就把库存买走了。“从联系我们到下单,不到一个月时间,至今回想起来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有人问刘女士,作为女生卖棺材,会不会感到害怕?刘女士回答道:“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在她心中,早已消解了对死亡的恐惧,她会在网上学习欧洲的礼仪,了解当地的殡葬风俗,熟悉行业知识和技能,更精准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与产品。

车间里的棺材

出口棺材多使用桐木

曹县年采伐量4万多方泡桐树

刘女士解释道,因为出口到国外的棺材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桐木。而曹县一向被誉为“中国泡桐加工之乡”,全县共有泡桐树300万株,年采伐量达4万多方,因而也和日本棺材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除了资源禀赋,曹县在棺材制作上也相当过硬。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自古以来就有厚葬文化,地处鲁西南的曹县,则一直都是棺材的主产地之一。早至宋朝,曹县生产的棺材就已在中原地区赫赫有名,当地人把做棺材称为“做喜活”,很多匠人家族都有祖传的绝活。

此前菏泽日报报道,曹县是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集散中心,2017年更是被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木艺之都”。截至2023年年底官方数据统计,全县各类木制品加工企业6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91家,木材加工专业镇8个、专业村136个,个体加工户2万余户。

2017年12月,日本的一档节目《不可思议的世界》曾将目光聚焦于中国,挖掘哪些日本人常使用的产品是中国制造的。据中国新闻社援引节目内容,节目组来到山东省菏泽市,并且给出了一组数据:日本市场上9成的棺材,都是在这个地方生产制造出来的。而随着日本市场趋于饱和,当地殡葬企业亦把目光投向欧洲。

棺材出口遇“双重夹击”

欧盟新规推迟但压力不减

“现在做出口没有那么容易了!”刘女士表示,最近自己有点愁,原因是销往欧洲国家棺材出口生意,在重大政策和运输成本压力下,今年年底可能迎来“最难熬的冬天”。

从政策层面来说,2023年6月欧盟通过的《反森林砍伐条例》将定在今年底生效。新规要求,出口商必须提供文件,证明所有商品的生产均符合供应国有关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劳工权利和其他因素的现行法律。此外,托运人需要提供尽职调查声明,提供木材采伐森林的确切位置。不少行业人士认为,新规一旦实施将会扰乱或严重阻碍该地区与外国供应商的软木和硬木木材和面板贸易。

更现实的压力来自高额运费。刘女士算了笔账:一个集装箱能装140口棺材,货值大概1.5万美元,可光运费就要6000美元。“相当于每口棺材还没上船,先背上43美元的‘船票钱’。这两年海运价格像坐过山车,2021年时涨到1万美元我们都扛过,没想到现在生意恢复了,运费还是下不来。”

编辑 陈雨
责编 丁伟
审核 杨志


点亮♡,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

山东姑娘改行卖棺材,每年出口4万套到欧洲04-05

《热评菏泽》⑦: 牡丹绽放倒计时 城市评论区都是“护花使者”04-04

法国总统马克龙敦促企业暂停在美国的投资04-03

8000多元硬币考验下的服务答卷:佛山工行收获沉甸甸的信任04-03

曹县:年产338万条高性能轮胎项目即将投产04-01

联想刘军:组建智能体军团,打造首支“硅基战队”推动人智共创04-01

山东:“点亮”企业“智改数转”之路04-01

梅德韦杰夫:俄美才是主角,乌克兰是主菜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