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台青话融合 | 台湾青年在大陆从事殡葬业:这是一个以心换心的行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2:37:00    

能够在大陆投入殡葬业,找到公平公开的事业发展空间并成就其中,在臧鸣远和团队看来,是大陆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

随着近些年社会对殡葬业者的看法由神秘、偏见慢慢回归它的本源,一些青年人也开始加入这个行业,而台湾青年臧鸣远就是其中一员。
“殡葬业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温度的行业,每一位殡葬业者都是逝者身后事的守护者,我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为逝者和生者搭建起情感的纽带。我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能让社会民众感受到这个行业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温度,让这个行业回归到它应有的温暖而庄重的样貌。”已经在大陆从事殡葬业20年的臧鸣远感慨良多。

“两岸同源,台湾殡葬礼仪都是从大陆带过来的”

时钟向前拨至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医学界开始出现医学人文分支学科,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死亡学”“死亡教育”的概念,两岸高校也是在这时开始设立殡葬专业,这一行业首度以专业学理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台湾也在这时开始殡葬业改革。
1997年,台湾南华大学开始招收生死学硕士班学生,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台湾殡葬业普遍是家族企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很少有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愿意涉足其中。臧鸣远是第一波主动加入这股改革潮的岛内年轻族。
“我出生并成长在台湾眷村,那是一个充满特殊情感和回忆的地方。眷村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自的故事和经历,却都在这里寻得了一份归属感。小时候,眷村的生活虽然简单,但邻里之间的温暖和互助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在那个不大的空间里,我见证了生老病死,也对生命的无常有了最初的懵懂认知。长大后,我越发深刻地体会到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谈到殡葬业最初在他心中是什么具象,为何不排斥、愿意主动去接触,臧鸣远和记者分享说。
本科受过管理学专业训练,研究生又接受了生死学专业教育,臧鸣远成为岛内第一批殡葬业专业从业者。毕业后,他最初在岛内一家提供殡葬专业服务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台湾那时对殡葬业最大的改革,就是将这一行业服务规范化,整个服务有完善的标准化流程,比如当时岛内就有殡葬礼仪师的专业认证考试,行业价格也走向透明化,打破了过去这一行业都是由岛内几个家族企业掌控的局面。”他介绍说。
后来随着两岸各领域交流日益活络,臧鸣远与团队思量,“既然我们在台湾做得不错,是不是可以到大陆更大的市场尝试一下?”恰逢此时,台湾眷村的一些老兵也找到臧鸣远团队,想请他们帮助自己回大陆寻亲,以实现落叶归根的心愿。就这样,臧鸣远带着团队来到大陆,开始调研大陆市场。
“来大陆前,我做了一些心理准备,认为两岸间的殡葬业行业规范和运行模式一定会存在不同,但真正来到这里,我发现两岸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可以说就是‘大同小异’。”他介绍,其中给他最大感触的“大同”是,“台湾的殡葬礼仪、习俗、宗教文化,追根溯源其实都是来自大陆,台湾在传承和保存殡葬仪式方面做得出色,这恰恰说明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两岸殡葬业存在的“小异”,臧鸣远介绍,主要体现在台湾习惯用罐形骨灰盒,材质多是玉石类,大陆特别是北方地区,骨灰盒多选用长方形,材质多是木质。此外,台湾逝者的骨灰盒大多存放在佛塔里,大陆这边则集中存放在公墓里。
从2005年到2008年,臧鸣远先后带着团队,到访大陆十余个省市,对当地殡葬习俗和殡葬服务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包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质量、当地政策等,为后续在大陆开展业务积累了丰富且翔实的一手资料。问他为何要花这么多精力做前期市场调研,臧鸣远给出的答案是,“即便殡葬业进入现代,其中也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殡葬礼仪要用到的物品、殡葬仪式的程序都会有不一样,我希望团队能多搜集、了解、整理这些信息。”

“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被看见,这是一个以心换心的行业”

考察了大陆很多地方,最终臧鸣远带着团队落脚重庆。选择大陆这座西南重镇,是因为他和团队看好这里正迎来的殡葬业改革重要契机。
“重庆市政府在当时的殡葬业改革中,对新兴的殡葬理念和服务模式持开放接纳态度,积极推动这一行业向规范化、现代化和人性化转型,这为我们团队带来台湾先进的殡葬业管理经验和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臧鸣远和团队也因此成为第一支进入大陆殡葬业的台湾团队。
一群台湾人,进入大陆殡葬业,顺利吗?问及臧鸣远这个问题,他坦言,“刚开始的时候,要想打动当地政府和逝者家属,让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服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他举例,就拿和当地政府打交道来说,虽然团队知道当地政府最关心的是引入他的团队,对当地这一行业的服务规范和质量有怎样的引领,但如何让当地政府能够接纳并信任团队的服务水准,他们确实费了不少脑筋。“比如说,我们详细介绍了在台湾如何进行遗体的妥善安置、告别仪式的规范流程以及环保节地的安葬方式等,但当地政府部门一开始还是半信半疑,毕竟这些在当时是新事物。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我们专门搞了一场小型演示活动,模拟了一场完整的殡葬服务流程。从专业人员的着装、仪态,到每一个环节的操作细节,都做到一丝不苟。慢慢地,当地政府看到了我们的诚意和专业,开始认可我们,还给了不少政策上的支持。”
再比如打动逝者家属。一开始,重庆的一些逝者家属对这群台湾人也充满了疑虑,“觉得我们可能不了解大陆的殡葬习俗。有一次,一位服务对象的父亲去世了,他对选择我们的服务非常犹豫。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主动和家属坐下来,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们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生平事迹、喜好,还有家属对葬礼的期望。了解到老人是个戏曲爱好者后,我们专门为这场告别仪式增加了戏曲表演环节。在告别仪式上,悠扬的戏曲声回荡在现场,家属们看着我们用心布置的场景,听着熟悉的戏曲,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仪式结束后,家属还紧紧握着我们工作人员的手,说感受到了我们的用心,还向身边的人推荐了我们的服务。”
今年是臧鸣远带着团队来到大陆发展的第20年,让他欣慰的是,这些年他看到大陆殡葬服务走向更加规范、更具人性化,他的公司也从一开始发展困难重重,到现在凭借专业化和高口碑,在重庆这一行业站稳了脚跟。这些年,臧鸣远和团队先后参与承包及经营了重庆市多个县区的治丧中心管理运营工作。还多次受邀参加大陆各地殡葬高端研讨会,受邀举办殡葬演示会并作殡葬工作现场指导,还作为客座讲师到大陆多所高校开办讲座。最近两年他还协助对接两岸医疗、文化、康养等行业交流活动,引导台湾殡葬用品研发制造企业、新能源科技企业等赴大陆创业并协助对接落地事宜。最近他还计划与聋哑学校接轨,帮助这些学校培养听障花艺师、殡殓师等专业人员,扩大这一群体的就业机会。
“我觉得殡葬业更是讲求将心比心的行业,你用心做事,一定能被看到,获得口碑和认可。”“相互成就”,是臧鸣远对自己来到大陆20年的“获得感”总结,他在这里找到施展事业心的舞台,在这里安家立业,“非常感谢重庆市相关部门对我和团队的认可,让我们在这里被平等对待。”人生投入一业,能找到舞台并成就其中,在臧鸣远和团队看来,是大陆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

记者:修菁

通讯员:林犀

文字编辑:修菁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

相关文章:

恋爱手游《米修斯之印》突遭停运;《反恐精英2》Steam峰值突破186万丨游戏早参04-15

政策赋能与需求驱动:快递业加速发展的双引擎04-15

GPT-4o 接棒,永别了,GPT-4!04-14

现货黄金再创新高!04-14

民进党当局妄言“脱中入北”,网友讽刺:自己骗自己04-13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情暖社区乡村,关爱百姓健康04-13

2025年银行取钱新规,以后,死者的存款要“这样取”?04-12

俄外交部:俄乌已建立沟通渠道 将开展接触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