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民事权利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反法律上的禁止性规定。
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非法侵占、限制或剥夺他人的民事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
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滥用民事权利。
不得滥用职权:
在民事互动中,不得滥用职权,必须确保权利行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接受法律制裁:
滥用民事权利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民事主体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遵守公序良俗:
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接受法定程序的约束:
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法律权限范围内经法定程序,在给予公平合理补偿的前提下,可以对民事主体的财产予以征收或者征用。
权利行使的时效性:
例如,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规定,限制了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行使权利的权利。
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到法律和行政命令的限制,例如,法人不得从事某些类型的商业活动,其权利能力范围受到法律和政策的规定。
这些限制旨在平衡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确保民事权利的行使既符合法律要求,又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关文章:
赌博输钱跑路会去哪里01-16
相邻权是哪个法律01-16
民事上诉找哪个法院01-16
美国法学学什么意思01-15
法学院jd录取什么意思01-15
llm01-14
行政执法包括哪些法01-13
法律理论内容有哪些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