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崂山区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树牢大抓工业鲜明导向,扛牢“走在前、当排头”使命担当,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崂山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3%、全市第一,高端制造业规模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领跑全市……崂山区犹如一艘意气风发的巨轮,正扬帆起航,驶向高质量发展的蔚蓝海域。

01
根深叶茂
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崂山区蹄疾步稳,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如今已跃升为青岛乃至山东半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璀璨明珠: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入选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发展试点”,全区GDP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崂山区频频交出亮眼答卷,拥有向新向前的坚实底气,背后有怎样的“密码”?
创新驱动,科技浪潮引领产业升级新篇章。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青岛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等重量级科技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这片热土注入了不竭的创新活力。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蓬勃发展,还加速了机器视觉、生物医药等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崂山区的产业升级插上了翅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崂山区深知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不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精心培育出了一批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这些企业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崂山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项目为基,重大项目铸就经济增长新引擎。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崂山区始终将项目建设视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该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心谋划并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规模宏大、科技含量高,而且带动作用显著,为崂山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策赋能,重点政策助力产业发展。崂山区聚焦科技企业的核心要素供给,实施惠企政策、融资贷款、政务服务“三大变革”,全力打造科技企业在崂山专心创业、放心经营、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一是以“定制化”政策破解新质产业“适配难”。实施惠企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鼓励产业“链主”主动“提需求”“拿初稿”,在全市率先出台《崂山区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配套制定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25个“一业一策”政策集群,持续完善“科小储备—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发展梯队,推动高企总数突破1000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产业分别获评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未来产业集群,虚拟现实等7条重点产业链条总规模近1800亿元。
产业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蓝图。产业协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崂山区依托7条重点产业链和4个专业化园区,精心打造了一个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这些产业链条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此外,崂山区还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注入了新的活力。
崂山区持续创新机制,以链招商、以商引商,精准强链、补链、延链。在全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卡位入链、沿链聚合,精准绘制“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内容制作”全景图谱,云集硬件终端、软件开发、内容制作和场景应用全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

02
巨轮启航
高质量项目建设强动能
新型工业化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崂山区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打造“质造崂山”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崂山区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行动方案(2024—2028年)》及《崂山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措施》《崂山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若干政策措施》,明确绘就全区新型工业化升维跃迁发展“路线图”。
《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计划》以建成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标杆示范为核心目标,提出“三强三优”发展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低于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7%以上,引导土地、金融、人才、数据等产业关键核心要素加速投向新型工业化,力争到2027年建成先进制造强区、数字赋能强区、产业科技创新强区,持续优化要素、企业、生态发展,着力构建深度融合、互利共赢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型强区行动方案》围绕“1+3+1”工作体系,即以打造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为目标,以建设科技创新策源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样板区、科产创新深度融合区为路径,以构建具有崂山特色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为保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生态好、创新强、产业兴”,在科技强市建设中勇当先锋。
企业兴则崂山兴,企业强则崂山强。为了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敢想敢闯敢投、创新创造创业,大会现场为2024年度崂山区“亩均论英雄”领跑者、崂山区工业经济发展倍增优秀企业、崂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倍增优秀企业代表以及“杰出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优秀企业家”“新锐贡献企业家”“菁英企业家”优秀企业家代表进行颁奖。为凸显优秀企业家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崂山区首创“崂山企业家金牌服务卡(尊享卡)”礼遇体系。企业家凭卡可享受免费体检、免费游览崂山景区、专属信贷服务等六项贴心服务,让每位企业家都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崂山”的发展温度。

03
势如破竹
实干描摹宏伟蓝图
崂山区不仅要有实实在在的发展底气,还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亦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劲。2025年,崂山区该如何乘胜追击,进一步描摹未来宏伟蓝图?
深化科技创新,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崂山区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创新生态,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创新资源和人才团队,推动形成更多领军创新成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放眼全国,深圳南山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工业园区”到“中国硅谷”,南山区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高精尖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发展。这些企业的集聚不仅推动了南山区的经济增长,更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此前,为帮助人工智能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发挥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协同配合,南山区带领2000多家企业“抱团作战”,抢抓人形机器人“黄金爆发点”,搭建首个大模型生态社区“模力营”。还谋划“AI+百业”行业赋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内生到外延的全方位创新。
依托“人工智能+”行动,崂山区作为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高地新秀,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以“青岛智算谷”为中心,崂山区巧妙设计了“一谷两翼”的空间布局,通过与海尔科创生态园、海信全球研发中心的联动,形成总面积达2918亩的特色产业园区,涵盖了软件研发、硬件制造、科技创新基地和综合服务等多个功能板块。我们不难看出,崂山区同样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潜力,在未来,崂山区同样可以升级打造“Plus版人工智能生态社区”,吸引更多有激情、有创新力的企业协同集聚,拓展AI赋能更多行业。
强化项目带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跨越。近期,以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引发全国各地的高度关注。“杭州六小龙”即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等6家高科技公司。由此看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带动引领作用不可小觑。在项目带动方面,崂山区应继续谋划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项目,如卡奥斯、特来电智能充电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加大项目管理和服务力度,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并发挥预期效益。围绕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之间的中试熟化、转移转化、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建立以产品应用为核心的创新服务链条,着力打通从纸上技术到线下产品的转化路径。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新维度。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区域合作有助于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加快实施,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效益增长。例如我国长三角地区,如今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为核心圈层,镇江、徐州、无锡、宁波、温州等城市不断趋近核心圈层的长三角科研合作的共同体。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9.26%。聚焦材料化学等基础学科和生命科学领域,长三角加速协同开展科学前沿突破,近三年,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国家高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分别高达69.7%、58.8%、43.0%。
在区域合作方面,崂山区同样可以依托青岛都市圈与胶东经济圈的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力度,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工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和资源共享力度,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崂山区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承载着崂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见证着崂山区迈向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坚实步伐。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期待崂山区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姜丹宁 崂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文章:
海关总署暂停6家美国企业产品输华资质04-04
包头市九原区发力推进绿色转型04-04
法国总统马克龙敦促企业暂停在美国的投资04-03
泸州纳溪:酒博赋能 “醉”享文旅新热潮04-03
海南将举办旅游文体产业招商对接洽谈活动 256个招商项目将被推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