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丹青传神,75年前的他微笑敬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26:00    

一名年轻男子,身着1949年时的米黄色公安制服,他举手庄严敬礼,忠厚坚毅的脸庞上,露出自信又阳光的微笑……

“爸爸!这么多年,我们终于见到你了!”反复观看这段短短几秒的视频,终于见到了故去多年的父亲,年近八旬的王秀梅、王秀春两姐妹,哭得像孩子一样。

徐汇公安分局复原的王友德烈士肖像、影像。

画面中的人,名为王友德。他曾是解放后上海公安唯一一位没有肖像的烈士。

去年,一幅“迟到”的肖像画诞生了;今年清明前夕,上海公安又运用数字技术,复原了王友德烈士敬礼的动态影像。至此,一场跨越76年时空的还原与重逢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暗夜血染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英烈馆,庄严展陈着1949年5月以来上海公安战线82名英烈的英勇事迹和部分遗物。曾经,那面英烈墙上有一处特殊的空白——王友德烈士的名字赫然在目,却没有相片,只有寥寥几句文字介绍。

因为出身贫寒,加之战局纷乱,王友德没有任何影像留存于世。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壮烈牺牲的1949年,年仅26岁。

1923年4月,王友德出生于山东曲阜县吴村柳庄大队一个贫农家庭。1948年6月山东曲阜解放,在党组织动员青年参军时,他做通了母亲和妻子思想工作,同年11月毅然报名参军,后被选调至华东警官学校(现为山东警察学院)。1949年5月,王友德随军南下,参加接管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徐家汇分局,被安排在塘子泾派出所(现徐家汇派出所)工作。

上海解放初期,盗匪活动猖獗,地痞流氓横行。1949年8月18日晚,王友德与同事徐国祥一同往辖区虹桥路市民村巡逻。市民村人员混杂、地形复杂,因无路灯照明,深夜视线很差。

王友德和徐国祥经过第一弄时,黑暗中发现有两名男子迎面而来。徐国祥以手电筒照射,见两人形迹可疑,就喝令对方止步,并上前询问住址。两人答称“住在村内十九保”。

为了验明真假,王友德和徐国祥提出随两人去家中问询。谁知,就在转入第二弄时,其中一人忽然乘机奔逃。徐国祥立即拔枪紧追,途中,只听到背后一声枪响,待他转身返回时,发现王友德已经倒卧在血泊中,头部中弹、鲜血直流。

徐国祥立即向分局报告,分局长许孔珊立即率领刑警队三十余人驱车赶往现场,一面追捕凶犯,一面将王友德送往医院急救。无奈,因王友德伤势过重,他于第二天凌晨5点牺牲。

而枪杀王友德的凶犯徐世万,在当年9月4日被嵩山分局捕获,并于当年12月3日被依法执行枪决。

三只木箱

王友德是解放后上海公安唯一没有肖像的烈士,也是上海解放后徐汇分局唯一一名烈士。

2023年,适逢徐汇分局筹建警史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筹建组成员心头油然而生:“一定要尽全力把王友德烈士的英勇事迹补充完整,尽可能让人们见到烈士生前的模样。”

“我们从三只装满原始资料的木头箱子起步,来寻找这个答案。”徐汇分局警史馆筹建组成员、退休民警王国元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编印的《上海公安英烈》小册子上,他们找到了王友德烈士的简要事迹:1949年8月18日夜,王友德在市民村执行盘查任务时遭歹徒枪击,并于翌日壮烈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但遗憾的是,对他的事迹只有寥寥数语的文字概述,没有任何照片配图。”

筹建组发现,王友德曾被选调至“华东警官学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立的第一所警察学校。1949年4月,学校800名师生南下,接管了上海、福建等地伪警察局,王友德就是其中一员。

筹建组随即以此为起点开始查寻。华东警官学校登记表中,记录了王友德“能吃苦”“太老实”的性格特点。他的生平和形象渐渐丰富。筹建组还从山东省曲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拿到了王友德烈士的《烈士证明书》等珍贵资料。但遗憾的是,即使遍访了曲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曲阜烈士陵园、烈士原户籍地派出所及烈士家属,因时隔久远、档案不全等诸多原因,王友德烈士生前照片或肖像始终没能找到。

徐汇公安分局赴鲁工作组在曲阜各相关部门寻找王友德烈士可能存在的照片。

对此,王国元久久无法释怀。“如果一直找不到,警史馆开馆之日,王友德烈士事迹展陈板上的肖像照片就会是空白,那将是多大的缺憾啊!”过了几天,他突然间有了灵感:既然没有原始照片,那能不能请画家画一张出来呢?

丹青传神

筹建组多方打听,联系到了画家周贝贝,他曾为端木宏峪、肖玉泉等数位公安英烈设计过纪念碑、纪念像,广受好评。听完筹建组的请求,周贝贝深知难度很大,但仍愿意尽全力一试。

“为烈士画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一口答应,但又忐忑不安。”周贝贝坦言,“因为跟我之前的创作相比,这次可参考的资料太少了,可谓是极限挑战。”

这确实是一次极限挑战。当年,王友德入伍后与家人聚少离多,他牺牲时,两个女儿尚幼,她们对父亲样貌的记忆十分模糊。唯一可以参照的就是筹建组在山东走访时,烈士家属曾反映,从小到大,别人都说大女儿王秀梅和父亲长得比较像。

“父亲牺牲的时候,姐姐4岁,我只有1岁半。说实话,我们对父亲的模样几乎没有印象,家里也没有他的照片。”王友德烈士的二女儿王秀春说,“这么多年来,只能通过母亲和其他长辈的讲述,怀着对父亲的思念,想象着他的模样。”

周贝贝根据烈士大女儿特征创作打磨王友德烈士肖像。

于是,筹建组将王秀梅的照片发给周贝贝作为参照。动笔前,他花了不少时间仔细观察烈士女儿的面部轮廓和骨骼特征。“烈士先入伍后入警,他作为军人和警察的正气凛然、坚毅英勇,都要通过神态表现出来。”周贝贝再从画面感觉和艺术风格上确定基调,在照片和绘画质感之间寻求平衡。厘清思路后,他便在画室内潜心创作,先完成了第一稿。觉得英雄气概不够,接着又画了第二稿、第三稿、第四稿……从初次勾勒到形成定稿用了整整两周时间。

结合家属意见,周贝贝再花时间反复打磨修改,形成定稿。最终,一幅迟到了75年的烈士肖像画诞生了,一位坚毅勇敢的英烈肖像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2024年9月30日,在中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徐汇分局警史馆正式开馆。墙面上,人们终于见到了王友德烈士的模样。

思念绵长

今年清明前夕,结合“口述历史”《王友德烈士肖像复原记》专题纪录片的拍摄,徐汇分局牵头运用数字技术,复原了烈士身着当年制服敬礼的动态影像视频。

4月2日,王友德亲属一行4人专程从山东来到上海缅怀亲人,并为徐汇公安送上“数字丹青复英貌 初心考据证丰碑”的锦旗。

“可能是心灵感应吧,一 见到父亲的影像,我就内心控制不住地想哭。”谈起父亲,77岁的王秀春频频哽咽,“这么多年,我们只知道父亲是在上海牺牲的,但究竟因何而牺牲?始终没有定论。这一次终于真相大白了,我们内心的石头也总算落地了。”

王秀春说,父亲和母亲当年感情很好,听家里人说,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很爱孩子,“冬天会解开衣服把我抱在怀里暖身”。从小就没有父亲,姐妹俩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受过一些委屈,对父爱也格外渴求。“平时在散步时、在干活时,一想到父亲,我都会不自觉流眼泪。小时候,我还不止一次地幻想过,父亲有没有可能没有去世,哪天就突然回家来了?”

向王友德烈士献花时,亲属们泣不成声,他们的身后,王国元也动情地红了眼眶。从考证事迹、寻找肖像到为烈士画像,这名退休民警耗费大量精力心血,与战友先后三次赶赴山东,也和王秀春姐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是在公安战线上工作40多年的老民警,从小也受到红色教育,这次为烈士画像,格外有荣誉感、使命感。”

告慰烈士英灵,如今,王友德亲属与徐汇分局民警共同的心愿已了。一幅肖像画、一段短视频,让亲人和战友的思念有了寄托的影像,也让后辈缅怀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有了全新的载体。

烈士虽埋骨山东,忠魂却近在眼前。在上海公安博物馆英烈馆,82名公安英烈的最后一块“拼图”被补全。至此,这场跨越76年时空的还原与重逢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原标题:《新民特稿 | 丹青传神,75年前的他微笑敬礼》

栏目编辑:顾莹颖 图片来源:市公安局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洁

相关文章:

上话75周年“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这些话剧人都回来了04-03

社会资本为何愿投基础研究,我们在上海找到了答案04-03

南京建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党建+服务”模式,为餐饮企业发展赋能04-02

上海电力大学:专业链熔接产业链,学科端直通需求端,“以破带立”重构能源人才生产线04-02

上海医药回应1.66亿元罚单:对财务报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 直击业绩说明会04-02

丹青传神,75年前的他微笑敬礼04-02

临沂城市科技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04-02

清明寄情思 四川达州达川区多单位联合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