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自然教育 | 风景名胜区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守护“活文物”课程详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7:19:00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

引言

杭州植物园,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以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依托,积极探索和实践自然教育。守护“活文物”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员深入了解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生态价值,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以下是对该课程设计的全面解析。

(孙小明 摄)

课程设计的亮点与创新性

1.多维价值融合

历史维度:以古树为时间轴,串联朝代更替与文明发展,将古树作为“活文物”见证城市变迁。

科学维度:整合植物学、气象学、材料科学(如声呐检测技术应用),提升学员对古树健康监测的科技认知。

美育维度:年轮彩绘创作融合艺术表达与科学认知,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孙小明 摄)

2.创新教学法组合

PBL+STEAM双驱动学习:通过完成树木体检报告,强化问题解决能力,融入科学检测(声呐技术)、工程设计(支撑加固方案)、艺术创作(年轮绘画)实现跨学科实践。

虚实结合场景:数字地图导航定位古树+实体标本观察,增强探索趣味性,构建沉浸式学习体验。

(江水恒 摄)

3.360度评估反馈

过程与结果并重:形成性评价(任务单完成度)+总结性评价(成果展示)。

多主体反馈:导师评(专业性)+小组互评(合作性)+自评(反思性),确保评价客观全面。

生态保护夏令营结营-请教树朋友(沈依婷 摄)

课程内容概览

序号

名称

内容

1

初识小伙伴

通过自我介绍和分享自然名及其寓意,增进学员间的了解和互动,并完成分组

2

认识古树

由专家老师详细讲述古树名木的概念、分类等级,以及杭州西湖景区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强调其作为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3

请教树朋友

学员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单上的指引找到并观察指定的古树,记录相关信息,分析古树的生长情况

4

我为树木做体检

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Fakoop声呐探测仪为树木进行健康检测,了解树木的生长状况和潜在问题,形成体检报告

5

年轮悄悄话

讲解年轮的形成和作用,学员使用园林废弃物制作原木片并进行彩绘创作,展现对古树的理解与感悟

6

一起“守护”

详细介绍古树的保护方法和意义,学员探讨古树名木数据的信息化建设等前沿话题,并为古树实施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夏令营-我为古树做体检(沈依婷 摄)

课程教学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方法

1.教学组织方式

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以“古树五感体验”为核心,涵盖观察、探究、调查、绘制、守护等多个环节,严格遵从安全、有效、好玩、知识、延伸等五个原则,形成完整的“认知-实践-责任”闭环。

2.评价标准和方法

综合表现评价:观察学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学习成果评价:通过问答、测试、小组讨论等形式检验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实践活动评价:通过实地考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估学员对古树名木保护措施的掌握程度。

手工创作评价:评价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和与主题的契合度等。

浙江省林学大本营-年轮悄悄话(朱梦 摄)

课程师资配置及创作开发

1.师资与团队配置

权威专家引领:由教授级高工领衔主讲团队,提供学术支持。

专业分工协作:科研主讲团队(学术支持)、科普助教团队(活动设计、安全管理)、讲解员团队(互动指导)分工明确,协同保障课程科学性与安全性。

2.科普资源创作及开发

整理实地观察和数据记录所需的工具、设备及保护材料;制作古树名木PPT、创作视频等教学课件;设计并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用于课程前后的宣传推广,延伸课程文化价值。

我为大树添冬衣-一起守护吧(孙清荷 摄)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情境教学:采取“生态角色扮演”分组法,随机抽取生态角色卡(如啄木鸟医生、土壤养分师、阳光分配官等),通过角色任务驱动跨组合作,了解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古树生长的影响。

2.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3.实践操作: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员亲身体验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自然笔记特训营-我为古树做体检(宋虹 摄)

课程成效与优化方向

1.验证成效

教育价值:强调“做中学”的理念,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生态责任感。

社会影响:获学员与家长好评,衍生项目《自然笔记特训营》《给未来一片绿色 生态保护营》课程设计曾在全国自然教育大赛中获奖。

2.持续优化策略

动态内容更新:结合杭州古树保护新发现,增加实际保护案例分析。

公众参与扩展:继续推广“树木认养”活动,如杭州植物园桂花树认养计划等,增强学员长期责任感。

文旅融合:开发古树主题文创产品,如花草纸灯笼等,延伸课程价值链。

(江水恒 摄)

结语

杭州植物园“守护‘活文物’”课程以古树为纽带,通过历史、科学与人文多维创新设计,链接过去与未来,深化了青少年对古树生态价值的理解,推动了自然教育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在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中,为城市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生动样本。

作者 | 金怡 高宇馗 高瞻

单位 | 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

编辑 | 云杉

本文来自【中国风景名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央媒聚焦!点赞超百万!福州千年古榕火遍全国!04-13

荷塘区:打造青年“文武双修”成长平台04-13

自然教育 | 风景名胜区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守护“活文物”课程详解04-11

灞桥区邵平店幼儿园开展户外拓展活动04-10

升级到万人规模!富阳半程马拉松4月20日开跑04-10

渝北区龙塔街道:指间手艺变收益 巧手钩织幸福路04-09

崇信:抗旱保绿与人居环境整治同频共振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04-08

“扎兰屯焊工”培训启新程 助力技能提升促就业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