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藏族民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出了具有防寒保暖的特色民居。藏族民居的建筑特点,既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藏族民族风俗习惯有关,也有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身极具特色的鲜明特点。
青海的藏族传统民居主要有碉房、帐房两大类。
碉房,又称碉楼,是青南地区常见的藏族居住建筑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而成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碉房民居色彩朴素协调,基本采用材料的本色,木料部分则涂上暗红,整个建筑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均较为简洁,一般为方形平面。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多依山而建。碉房一般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可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四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这种民居不但坚固保暖而且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碉房看似厚重但外墙处理却富于变化,既有功能需求又兼顾了艺术效果,自成格调。
帐房,传统的帐房也称牛毛帐房,采用牛毛为主要材料编制而成,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藏族人民主要的居住设施。帐房的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2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
帐房以“塔垮(藏语灶台)”为界,自然划分左右两部分,按习俗男左女右,中老年男性和客人的座位在左方,右边为妇女和儿童的座位。左方上又称上席,专门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有客人来必须按先客后主,先男后女,先老后幼的顺序依次就座。
帐房内陈设简单,中间置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这种帐房制作简单,拆装灵活,运输方便,是牧区群众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居住方式。
藏族是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对于居所的装饰十分讲究。藏民居室内墙壁上多绘以吉祥图案,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有的民居则着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2个月小猫怎样适应新家(小小幼猫刚到家如何快速适应环境?)11-14
海棠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我喜欢海棠花)11-14
闲的反义词是什么呢(第五单元知识点+考点的干货清单)11-14
瓜尔佳氏在满族的地位(浅谈满洲八大姓)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