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辛识平
“天工”“长安链”“RISC-V处理器核”“理想整车操作系统”……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系列开源成果集中发布,引发广泛关注。“用创新带动创新”,不仅有助于放大创新的乘数效应,更彰显着中国引领开源之潮流,在开放合作中与世界共创未来的气度与智慧。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走的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当某些国家大部分顶级AI大模型选择闭源,采取开源策略的DeepSeek如同一个“破局者”,将代码、模型权重和训练日志全部公开,让任何人都可以自行下载与部署模型。开源就是开放,合作创造机遇。因为开放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得以赋能千行百业,打开了日益广阔的应用场景,生动诠释了“相通则共进”的道理。
开放合作,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从古道驼铃到海上帆影,从文学艺术到科技交流,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始终有着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当创新之力开启未来之门,中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发展,主张开源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各国共享智能红利。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胸怀世界、面向未来,中国创新的步伐越来越稳健,让“独行快,众行远”的合作故事不断书写新篇章。
开放合作,顺应了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赖于数据共享、算法优化和算力协同,更加需要通过互利共赢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任何形式的封锁和脱钩都会阻碍技术创新与应用,与发展大势背道而驰,终将徒劳无功。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开放合作的力量不可阻挡。唯有拆墙破壁、携手前行,才能让人工智能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前景更加广阔,一起绘就智能时代“美美与共”的创新画卷。
开放合作,也是完善治理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新课题。“人类需要安全、有保障、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合作精神和凝聚共识连同标准化工作,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成功至关重要”“AI安全相关的国际协作迫在眉睫,需形成更广泛的深度国际合作”,中外学者的探索,不断深化对智能时代治理问题的思考。倡导“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向第78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并获得一致通过……一系列中国方案,以增进人类福祉为根本目标,以包容普惠、公平公正为价值标准,旨在通过完善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体现了破解人工智能治理难题的大国担当,有利于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令人振奋。把握国际科技合作这个大趋势,让开放开掘创新之源,让合作汇聚攻坚之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必将成为造福各国人民的“文明之火”,照亮属于全人类的光明未来。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天津港口岸因极端大风天气全面停航04-13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 中拉关系进入新阶段04-13
长沙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04-13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04-13
中方正在和多国共同应对美滥施关税04-13
跟着习主席去柬埔寨|吴哥古迹的中国守护者04-13
《这就是中国》278期:欧洲最应该反省的,是怎么会陷入今天这个“至暗时刻”?04-13
“柬中合作充满机遇”04-13